新闻资讯

有机颜料发展历史

     

      有机颜料的使用究竟从何时开始,人们很难确定其准确的年代,因为古代的有机颜料很容易褪色,难以保留至今。在远古时代,作为对无机色材的补充,当时的人类使用了植物性的色材(如茜草,靛草)或者动物性的色材(来自海螺的泰尔紫)。由于着色剂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生物学家把它们叫做pigment,即今天的颜料的一词。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茜草的有色成分主要来自茜素(1,2二羟基蒽醌),靛草的有色成分主要是靛蓝,这些有机色材都具有溶解性,它们应该被归为染料而不是有机颜料,但至少它们是现代有机颜料的起源。


      1856年英国化学家Perkin制备了**个合成染料的苯胺紫(mauveine),1858年,德国化学家Griess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Mene发现了苯胺重氮盐与芳胺或者芳香酚的偶合反应后,才开始人工合成有机染料和有机颜料。合成染料大规模兴起,为有机颜料工业奠定了基础。有机颜料时伴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个用水溶性染料制备的颜料是在1899年合成的立索尔红(Lithol Red),1903年金光红C(颜料红53:1)问世,这个颜料知道今天仍被大量生产及在塑料上使用。1909年发表了许多有关黄、橙色单偶氮颜料的**之后,单偶氮和双偶氮联苯胺黄色颜料在1910年开始投入市场,红色偶氮颜料在1931年进入市场。


      作为有机颜料发展史的另一个里程碑式1935年问世的蓝色酞青颜料,以及在1938年问世的绿色酞青颜料。它们的问世填补了性能优异的蓝、绿色有机颜料的空白。酞青颜料合成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颜**光鲜艳,着色强度高,还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光(侯)性及耐化学稳定性,因此产量不断增加。正因为酞菁颜料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酞菁蓝常见两种晶型:α型呈红光蓝色调,β型呈绿光蓝色调。酞菁绿是铜酞菁的多氯代物,而后老生产的黄光酞菁绿颜料则是铜酞菁或溴的取代物。


       从20世纪50年代起,又开发与蓝、绿色谱相近色牢度的黄、橙、红和紫色颜料。1954年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开发了耐热性和耐迁移性能良好地黄色和红色偶氮缩合型颜料,1955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喹吖啶酮类红、紫色颜料。20世纪60年代德国赫斯特公司将黄、橙、红色苯并咪唑类颜料推向市场。20世纪70年代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出了黄色的异吲哚啉酮和异吲哚啉颜料。20世纪80年代瑞士汽巴公司推出了新产品1,4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类红色颜料等。


      玉隆化工   玉隆颜料   玉隆增白剂与您共创缤纷世界

粤公网安备 44011402000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