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几块钱的药品在黑市被炒到500倍至几千块钱 该怪谁

块钱的婴儿痉挛症药品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在黑市竟被炒到几千块钱,涨幅达500倍。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一听这消息,下意识反应是:价格管制。遵循一般规律,越有效的常用药,越容易遭遇价格管制。ACTH不仅是**婴儿痉挛症的良药,同时广泛用于支气管**、严重皮炎、关节炎等**,很早就被列入基本**目录。价格管制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生产此种药品无利可图,选择停产。

本着“让穷人用得起药”的初衷,得来无药可用的后果。今年6月1日起,政府对绝大多数药品取消价格管制,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ACTH应该也在解禁之列,只恨松绑太迟。药企捕捉信息,重新生产流通、价格调整都需要时间,希望这过程越短越好,以免耽误人命。

为什么是价格而不是其他分配机制,放开管制,价格涨到天上,穷人怎么办?很多人嘀咕,以一盒药几千块的黑市价作参考,穷人是负担不起的。指令企业按需生产,医院多加备货,根据政府低价向患者提供亲民药品,既能满足需求,还能打击黑市,岂不两全其美?

如果有人还抱这样的幻想,在价格问题寻求“中间道路”,既追求政府规定下的廉价,又希望市场充分供应,那么他就有必要重修价格的真谛。

首先应当明确,价格高企是管制的后果,一旦放开,价格将不可能回到黑市高价。更重要的是,价格是一束灵巧的信号,它既是供给和需求的信号灯,同时是一柄包含刻度的标尺,其背后信息十分复杂,指示起来却非常简单。企业无需了解市场供应情况,消费者评价,甚至医学进步使这药品得到新应用,他们也无需知道——只需盯住价格就可以。价格上涨就增产,价格下降就减产,笨拙的企业家亦步亦趋,大体也能满足需求。随着聪明者胜出,市场会趋向完善。*糟糕的市场,也好过***的管制分配。

政府管制价格,企业的眼睛被蒙住,感知市场的神经被切断了。他们得到的价格都是正规渠道一成本不变的售价。企业没有能力搜集真实的市场价格。他们只会根据新闻媒体和政府指令生产。去年3月份上海**生化药业公司就在药监局要求下,突击生产ACTH。此前此种药品供不应求,黑市价格(其实是真实的市场价)已达几十上百倍,企业浑然不知。

每当媒体报道廉价药消失,总不忘谴责制药公司贪财忘义。很多企业家对此非常委屈,他们声称自己对市面缺药一无所知。我相信一部分企业家是诚实的:制药公司每年要生产几十上百种药品,价格是死的,谁知道廉价药真实的流通状况?即便一些企业家明知道药品短缺,他们也没有动力生产——多生产多亏损,你当办企业是做慈善?

不要怪罪黑市囤药卖高价。只要出价足够高(通常意味着更紧急),黑市上有很多人在利益激励下到处找药,赚钱又救命,功德无量。不要怪企业对廉价药品改头换面,换着花样涨价。新瓶装旧酒的原因就是为了脱离价格管制。如果不这么做,他们赚不到钱,很多人会死于缺药。良药建立品牌是需要成本和积累的,口碑也是无形的资产。价格管制迫使企业放弃生产老牌良药,转向新的审批和注册,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费。不要怪罪医院选择昂贵的替代药,他们通常知道,廉价药虽便宜,却不易获得。媒体报道,北京一家大医院患者需自己准备28支ACTH才可以住院。很多医生会给患者提供买药渠道,很多直接建议选择昂贵的进口药。此外,指责医院“以药养医”也是不公道的,因为背后还有一层弊病: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这话题超出本文讨论范围。

ACTH短缺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它告诉人们:有良好愿望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经济规律。不要试图模拟市场,应该试图理解并尊重它。幸好改革已经落实,大多数药品的政府定价已经废除,但愿这事件能督促各部门加快反应。市场早日恢复它应有的样子,会使更多人得救。放开管制之后,一些药品可能会以吓人的涨价冒出来,吓人一跳。那时请千万要**。只要你理解价格原理,就会知

粤公网安备 44011402000488号